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理工结合的大化学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针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导向,本着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在高等教育普及和大众化的前提下,如何使得具有不同发展潜力的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要求,学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建立理工并重的大化学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增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采用多尺度方法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改革思路
1. 继承优势:充分利用我院国家级化学专业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优势在办学思路、学科和师资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特色,保证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的质量。
2. 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侧重于学生采用多尺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优化原有相关理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增添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知识内容,扩大专业范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
3. 实行新的培养模式:本着“强化基础,分流培养”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人生发展方向的不同,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使得每位学生既可选择到高级中学任教或到化学化工企业担任管理或研发,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基础上,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强化工程实践经历,形成具有研究特色的本科教育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和网络辅助教学等手段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与效果。
5. 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师生深入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共同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积极吸纳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自从我院加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增强,毕业论文(设计)紧密结合化学实际,以实验探索性基础研究为主,教改研究和综述论文为辅助,大部分选题和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不少学生还因此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多次获奖,近年来,多次获得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以上奖,还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中获全国二等奖,2010年在华南地区“仲远杯”化工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2011年“瑞派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银奖、铜奖。近五年应届毕业时考研升学率都在20%以上,2010届达33%,一次性专业就业率一直在全校名列前三名。多年的毕业生社会调查表明,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就业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深受用户单位好评,社会信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