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材料化学

2个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

团学工作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同济大学化学系刘春元教授、田阳教授在我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     

12月6日下午,同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刘春元教授,同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田阳教授,分别以《Compounds with Multiple Dimolybdenum units: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in Molecular Structure,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Prosperity and Functionality》和《细胞信号分子的电化学分析及生物传感》为题,在校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副院长隋岩主持,我校师生共300余人听取了学术报告。

刘春元教授的报告从共价键合双金属配位中心在配位几何学、电子构型以及功能方面与单核过渡金属配合物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出发,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桥配体对双钼配位单元之间电子偶合的调控作用,为分子电子器件,如分子导线、开关、整流元件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为无机化学,尤其是配位化学领域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内容。报告为我院从事配位化学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师生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刘春元系同济大学理学部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赴美国堪萨斯大学化学系访学,任Daryle. H. Busch实验室研究员,从事氮杂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分子氧的活化研究。2005年,在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F. Albert. Cotton;之后,在该实验室继续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金属多重键化学。2007至今任同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阳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该课题组围绕细胞的分子识别分析这一基础问题,所进行的层层深入探索和研究。首先,研究了蛋白质在纳米界面上电子传递的行为,通过纳米界面调控蛋白质电化学电位,提高了细胞信号分子电化学分析的选择性;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把等离子共振效应产生的电荷分离机理与蛋白质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提高选择性的同时,提高了电化学分析的灵敏度;再者,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再现性,对仿生酶进行了功能化的设计、合成与表面组装,通过仿生酶的官能团调控金属中心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提高电化学分析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选择性,从而构筑了同时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和再现性好的生物传感器;最后,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光电化学的微阵列技术,实现了细胞的阵列化培养、增殖与高选择性电化学分析的一体化。报告为我院从事生物电化学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师生开拓了研究视野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田阳系同济大学理学部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工业大学,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受到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资助,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化学分析、生物电化学、光电化学及分析。近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nal. Chem.,Chem. Commun.,Chem.-Eur. J.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20篇,总引用630次,单篇最高引用136次,撰写了英文专著2章,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4项。2006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浦江人才计划。

两位教授还就我院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化学化工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